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生导师这四个字太高大上了,导师就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更何况是人生导师。我又想了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别人的人生导师呢?我觉得应该是有足够人生智慧的人,聪明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聪明,从这个角度讲,我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像我这么笨的人还是可以努把力,冲一下,说不定哪天就具备了当人生导师的智慧了呢,但至少现在我还有挺大差距的。所以,我今天只能谈谈在我的认知和能力范围以内,我是怎么掌控带班的大致方向的。
在我看来,班主任应该具有三个东西:对于一个班的整体构想,明确的教育理念,有个人特色的方法。这就意味着你的内心深处要有一个不能轻易被撼动的信念,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走到哪里算哪里。
我对于基地一班的构想就是:让学生成为真诚,善良,有担当并能感知幸福的人!我的教育理念就是在何校长提出的“读书,修身,健体”的方向指导下,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懂得感恩,愿意担当,体验成长的快乐!而我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我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和创造仪式感。(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班群里问他们,说我要去发个言,题目就是如何做好孩子们的人生导师,你们觉得我该讲些什么呢?他们回应我最多的六个字是:读书,活动,减肥!活动其实就是修身的载体,这样看刚好和“读书修身健体”的总方向相契合。)
在我看来,读书和修身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这也是我们贯穿高中三年的一个重要主题。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生活情趣的人,插花烹饪一窍不通,智商所限,棋牌游戏让我从小就望而生畏,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爱好——看点儿闲书。体育好的老师,比如邓勇,刘健老师,可以和学生一块儿打球,懂音乐会动漫的可以和学生一起聊音乐,设计动漫,而我,就只有带着我们班孩子读书了。这个习惯在我当班主任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其实我看书远没有达到博览群书的程度,好多看过的也忘了,只是喜欢读而已。但是学生读书更少,所以每次我和他们聊哪本书,或者提到某个作家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没读过,也没听说过。所以无形中就形成了付老师看了好多书好厉害的假象,好在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依然还在求知。
高一进校,我为了尽快熟悉每一个人,我让他们填了一个基本情况调查表,其中就包括你最喜欢读的书是哪几本,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记得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有人写读者,青年文摘,有人写动漫世界,能真正写出几本大家公认的好书的孩子几乎没有,还有人直接写“我不爱看书”。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构思一系列活动。高一,我们利用早自习前的几分钟做“好文诵读”,大部头让人望而却步,那我们就从小文章开始吧。每天早上由一个孩子在讲台上为大家诵读一篇他挑选的好文章,一学期下来我们就一起听了差不多100篇文章。高一下,我把我家里一些书带到了班上,又在网上买了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丰富了一下我们班的书架,后来又鼓励大家一人带一本书来换着看。我们班特别闹,课间大声喧哗打闹的很多,(因为他们彼此间都太熟悉了,没有高一该有的磨合适应期)有了书架后,我就引导他们文明课间,告诉他们缓解上课疲劳的方法不是趴桌上睡觉,也不是喧哗打闹,而是换脑子。数理化下了课,去看看书,就是对大脑最好的放松。当我看到有同学这样做了之后,我就偷偷拍下他们读书的照片,放到我的博客上去,家长同学都看得到,无形中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认可。高一暑假,我们布置了阅读作业,开学后用一个晚上搞了好书分享会。每个分享完的同学就把书名写在黑板上,虽然一人只讲一本,但是全班30个人,我们就相当于听了29本,如果他人的介绍引发了你对这本书的兴趣,从而想去找来看看,那就太好了。活动完毕之后,我们看着满满一黑板的书名,特别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杂志了,他们开始看《活着》 ,《平凡的世界》 ,《半生缘》 ,《穆斯林的葬礼》 ,《城南旧事》 ,他们开始读王小波,莫言,沈从文,萧红……,我特别欣慰。
高二的时候我送每个过生日的孩子一本书,并抽空和有些孩子聊聊读后感。我们依然搞读书汇报会,好书感悟会,还搞过猜书名活动,从结果来看,孩子们的阅读量都有所提升了,至少不会像当初提起哪本书,哪个作家一脸茫然了。在7点到7:30班务总结时间,和平时跟他们交流聊天时,甚至在我的英语课上,我都会找适当的时机给他们推荐好书。比如有一次四月一号值日总结说到是张国荣的祭日,我就接过话问他们看过张国荣的电影吗?有一部《霸王别姬》很有名哦。看过的就很兴奋,忙举手说“我看过!”我又问,这部电影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谁看过?就没人说话了,后来我听说班里有孩子专门找了那本书来看。还有一次做英语阅读理解碰到了一篇介绍四本书的文章,恰好三本我都读过,就借着这个话题又做了一些读书方面的拓展。
高三一年我给他们做过不少所谓的“鸡汤讲座”,被他们冠以“鸡汤王”的称号,其实那些都是我从书里看来的。到后来,我发现班里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课间也越来越安静了,同学之间送生日礼物也开始送书了,他们给我送礼物也开始送书了,我觉得我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这真的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挫折的过程,见效太慢,好在我从来不和自己过不去,去期待整齐划一的进步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把书读好了,修身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除了借助读书达到修身的目的之外,我还很重视给他们仪式感,其实就是搞活动。活动分两种,一种是定时的,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中秋节,直升班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一诊,二诊,三诊前后,新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都要搞活动。这些活动就好比一艘船在向目的地进发的途中,该在什么地方拐弯,直行都是确定的。还有一类活动,就像是船在行使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对行使策略进行微调,那就是针对我们班自身情况的主题班会,比如针对学生早恋的《是爱还是伤害》;针对班上有部分人爱耍小聪明的《勤奋才是大智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你幸福吗?》,《我的小确幸》;为了让大家重视语文基础的《汉字英雄》;引导孩子为人处世的 《好习惯让你更出彩》,《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你一生的必修课》,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你的颜值里也藏着你的汗水》,给他们讲了我的男神阿米尔汗和彭于晏为了一部电影背后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努力;以及《应试是一种能力》,《解读你的焦虑情绪》,《拥抱正能量》,《由学校教育看“他律》,《你的认知在第几境界?》,《干了这碗毒鸡汤》,《和你做的事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高三成人礼》等。我还比较注意教育的完整性。比如高一进校第一课,是教会他们说“谢谢”,这是说站在被帮助或被服务的角度要懂得感激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劳动;高考前两天我给他们上了高中最后一课,那就是帮助他人但无需他人感谢,这是站在施予帮助的一方而言的。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里说,人天生具有一颗神圣的同情心。我想这才是我们不忍心看他人受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出手相助的原因。高中三年,我都一直在引导他们要成熟起来,要不断成长,要去适应这个社会,这是在为他们进入真正的社会做准备。高考最后30天,我要回到原点,我每天早上利用早读前几分钟,给他们念一套绘本《弗洛格的故事》中的一本,然后把它送给当天上台加油的孩子,30本绘本的扉页上都写着同样的话:“保持一颗童心,做一个真诚的人!”我想告诉他们,也许他们会发现社会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也许迫于生计他们不得不妥协,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违背自己的一些原则。但是,保持一颗童心,做一个真诚的人,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待人,无论做哪一行都会受人尊敬的。有句话我很喜欢: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前夕我写给我们班孩子的话:三年前,我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迎来了你们;三年中,我们朝夕相处互相磨合。我给你们灌了无数碗鸡汤,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们学会安静,以身作则引导你们读书,亲自上演真人版励志故事激励你们上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三年后,你们每个人都成长进步了,看着你们大踏步奔向自己美好未来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是母亲面对着即将远走他乡去自立的孩子,既骄傲欣慰又充满无限不舍!感谢你们这三年带给我的所有感动和思考;感谢你们对我有时过于严厉的坏脾气的包容;感谢你们时常把我像小公主一样宠着爱着;感谢你们认真聆听我 “自以为是”的人生经验分享;感谢你们总是很配合我不断的“折腾”并适时给我掌声!与其说是我教育了你们,不如说是你们成全了我。因为你们,我人生中的三年绚丽多彩,你们每一个人画下的痕迹都无可替代!在一起的日子只有四天了,请让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深情地凝视你们,在心里默默为你们祈祷祝福,不想说高考必胜之类的话了,只想告诉你们:人生这幕大戏中,做一个真诚,善良,有担当并且能感受到幸福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你们即将奔向全新的生活,而我也会按部就班地迎来新一届的学生。我知道开头都是艰难的,我会时不时拿他们和你们比(就像三年前一样),如果工作不顺利我会愈发地想念你们。但这都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就像你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不如意,但我相信我们都会挺过来的,我始终对你们充满信心,对我自己亦如此!
我们总觉得我们在付出爱,殊不知我们得到的更多;我们总觉得我们比学生懂得更多,殊不知我们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他们学习。说了这么多,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怀着一颗谦卑之心,做学生在学习上的同路人,和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你在他们心中就是最好的人生导师!
0838-2551128 / 2551997/1518105862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河东路261号
deyangFLS@163.com